在镇(街道)党委换届工作中,富民县精心组织、规范操作,严把责任关、程序关、人选关、纪律关“四关”,于日前在全市率先顺利完成5个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各项目标任务。
一是强化组织领导,严把“责任关”。于2月17日召开会议对乡镇党委换届工作进行安排部署,及时成立县、镇两级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,明确县委书记、乡镇党委书记换届工作“第一责任人”和“直接责任人”的职责,先后3次召开县委常委会研究乡镇换届工作。建立县级领导挂钩指导换届选举工作制度,成立由县委常委任组长,县纪委、县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5个指导组,全程参与指导、监督乡镇党委换届工作。县委组织部根据工作进度和上级要求,采取及时召开乡镇党委书记、副书记工作会,利用党建组工信息平台发送有关要求,组成督导组督促工作进展,统一对各镇党委、纪委工作报告、换届工作日程、人事安排说明、选举办法、选票等进行会审、把关。
二是坚持依规办事,严把“程序关”。把坚持依规办事、严格程序作为换届选举工作的重中之重,及时制定印发了《关于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的意见》和《换届工作指南》,制作换届选举工作流程图。县委组织部把好时间节点,适时向县委提出研究议题。各镇党委按照要求,明确工作重点、任务、步骤和进度,制作程序、材料清单,对应督促检查,将时间安排到天,对换届选举的每个阶段、每项工作、每个细节都细化落实到人,坚持做到“四到位”,即:研究部署到位、代表选举到位、人事安排到位、选举环节到位,确保全县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程序不少、步骤不减、要求不降。
三是严格标准条件,严把“人选关”。坚持新时期“好干部”标准和“三严三实”要求,在年底干部考核听取对换届工作意见的基础上,于2月初再次听取意见,认真开展乡镇党委班子换届摸底调查和分析研判。对每个镇班子结构,结合本地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干部等条件一一分析到班子、到个人。认真执行《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意见》,本地有合适人选的,都从本地产生。严格执行 “四必”核查要求,做到干部档案必审、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必核、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必听、有关信访举报必查。对党龄不符合要求的3名干部坚决不予提名。统筹考虑配备年轻干部、妇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,将符合条件的29名干部分两批提前配备充实乡镇领导班子,班子成员有2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成员均不少于四分之三。同时,由县委组织部联合县纪委组成3个考察组,对全县5个镇党委班子开展届末考核测评评议和全额定向民主推荐,党委委员差额人选具备3年以上党龄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、45岁以下、有2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、党代表、公务员或“三类人员”,达到“强强差额”要求。党委委员均按科级配备,实现了组织意图。通过本次换届,镇党委、纪委班子的知识结构、年龄结构、民族构成更加合理,镇党委班子整体功能得到增强,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。
四是加强宣传引导,严把“纪律关”。坚持教育在先、警示在先、预防在先,制定下发《关于加强换届风气监督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全县党员干部自觉遵守“九严禁”纪律要求,深入开展警示教育、谈心谈话、纪律承诺、风气督查、违纪查处等工作。充分利用广播、电视、网络、短信等媒介广泛深入宣传换届纪律,确保换届风清气正。期间,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5场次、谈心谈话188人次、签订换届纪律承诺416份、开展督查15轮次。